唐朝豪华阵型装备 唐朝豪华阵型装扮图片
唐朝豪华阵容装备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话题,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。我将尽力为您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。
初唐时,唐军是府兵制,唐朝初期,没有大量的常备军,打仗的时候,把那些农户武装起来,让他们上阵去打,就这么办。所以为了能使农户们快速的、麻利的集合起来,唐初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,设置了几百个军府,这些军府的名字,叫折冲府,那么一旦战争来了,或者防卫的任务来了,本地折冲府就该发出命令了,命令本地农户,武装起来,准备出发,当时唐朝总共有六百三十四个折冲府,而这些个折冲府,又分为三类,一千二百人为上府,一千人为中府,八百人为下府,这些军府所征的兵,就叫府兵,这些个府兵平时都是农户,主要任务:种地,一旦到了打仗的时候,你扔下锄头就得跟我上阵,那么这些人平时都是农户,打仗的时候他扔下锄头了,谁给他发装备呢?没人给他发,自己带。这些人虽然是农户,农闲了,你就练武,时刻准备为国家献身,农忙了,你就耕地,尽本分,那么打仗了,那么都有什么装备呢?
这些个农户,每十个人,就要准备六匹马,这六匹马主要是用来运输,不是骑的,如果你们这十个人比较穷,准备不起六匹马,驴也行,准备六头驴。那么这六匹马拉的是什么呢?首先,是铁马盂,是给人吃饭用的,然后是生火的工具,接着就是帐篷,然后是布槽,布做的马槽,也就是给马吃饭用的,然后是铁锹,挖土用的,然后是镐头,刨土用的,再后是凿子,还要带碓(duì),就是专门舂米用的,把谷子的外壳去掉,带着这个东西,方便做饭,带个筐,接着还有斧子、钳子、锯子,一样一个,开路的时候用,还有两把镰刀,两张床,
热血大唐唐智队阵容搭配推荐
热血大唐唐智队阵容怎么搭配?唐智队就是指唐朝的那些名臣,智商非常高的的大臣组成的哦,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唐智队阵容,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一下这个阵容。
热血大唐唐智队阵容搭配推荐
1.热血大唐唐智队:房玄龄+杜如晦+魏征
2.阵容分析:防御力强,续航能力强,天克依赖主动战法的队伍。前期不怎么吃属性,所以也可以用来开荒。打城池有奇效,对于等级与自己差不多的城池,基本上可以做到一穿十。缺点是不适合打副本,对兵刃伤害抵抗力不强,容易被普攻能力强的队伍打爆。
3.以上就是热血大唐唐智队阵容搭配推荐,可以参考一下哦。
唐朝军队简介
早期唐朝军队沿用“府兵制”。以班田制的农户为基础,于天下各道、州、县要冲设军府六百三十四所,总称折冲府,依编制规模大小分置上、中、下三等,府长官折冲都尉(正四品),副长官左、右果毅都尉,在府下设有团(又称营),官校尉,团下有队,设队正,队下为伙,设伙长。每营下辖五队,每队下领三伙,每伙领五位什长,各领十丁。以营为基本单位。按军种的功能和配备还可分中垒、屯骑、射生、越骑、步伍、长水等。其部属官品级依次为:别驾、长史、六曹尉、参军。主管各地戍军及军户,府依规模分上、中、下三等,兵役以一年五番轮流执役,约为1000-4000人,最多时全国有六百多府,共计军卒七十余万。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。于中央设十六卫将军衙门专事天下军马,分别为:左右卫、左右骁卫、左右武卫、左右威卫、左右金吾卫、左右领军卫、左右监门卫、左右千牛卫。除左右监门卫、左右千牛卫督京师兵马外其他各卫还兼领关中三百多府府兵。最高上将军基本不设、以大将军总领诸卫、十六卫每卫长官为赐号将军、下设中郎、中郎将、左右郎将、以及录事参军、仓曹、兵曹、骑曹、胄曹参军。每卫维持卫军25000-40000人,所领为常备军。卫军基层营编制略高于府兵,习惯统称为鹰扬卫,营官上多一级旅帅,长官为鹰扬郎将,品级高于府兵果毅都尉。约常备兵马二三十万左右。
李世民最强时期,其阵容有多豪华
唐太宗李世民(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-公元649年7月10日),祖籍陇西成纪,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,唐朝第二位皇帝,杰出的政治家、战略家、军事家、诗人。
李世民少年从军,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。唐朝建立后,李世民官居尚书令、右武候大将军,受封为秦国公,后晋封为秦王,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、刘武周、窦建德、王世充等军阀,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。公元626年7月2日(武德九年六月初四),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,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、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,被立为太子,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,李世民即位,改元贞观。李世民为帝之后,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,对内以文治天下,虚心纳谏,厉行节约,劝课农桑,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,国泰民安,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。对外开疆拓土,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,征服高昌、龟兹、吐谷浑,重创高句丽,设立安西四镇,各民族融洽相处,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,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。公元649年7月10日(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),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,享年五十二岁,在位二十三年,庙号太宗,葬于昭陵。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,有墨宝传世。
被称为骑兵克星的大唐陌刀,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兵器?
说到骑兵其实也还是挺厉害的一种兵种的,成吉思汗就用骑兵征服了全世界,话说在唐代有出一种新的武器,这种武器叫“大唐陌刀”,话说它是骑兵的克星了,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,大唐陌刀到底是什么样的下面也跟随小编继续揭秘分析看看!
大唐陌刀真的是骑兵的克星吗揭秘
陌刀可以威慑骑兵,但并不是骑兵克星。
很遗憾,通过查找历史资料,预想中全军齐持陌刀斩敌马破阵的场面只是想象。
先谈结果——陌刀主要是用于近战肉搏,对抗步兵的武器。
首先根据《唐六典》记载,陌刀就是长刀,是主要由步兵使用,也就是古代所说的断马剑。最著名的李嗣业使用陌刀的好手。他早年跟随高仙芝出征中亚建功立业。在唐玄宗天宝年间,安西都护府战乱频繁。那时各军刚开始用陌刀,大家都觉得李嗣业最为精熟。
安禄山造反之后,李嗣业接受肃宗的命令,反击盘踞长安作乱的叛军。叛军大将李归仁率骑兵队冲击唐军,把唐军打的阵形大乱。危机时刻,李嗣业挺身而出,之见他脱去铠甲战袍,袒露上身,手执陌刀站在阵前大喊。叛军冲来,李嗣业正面迎敌,冲入敌阵。他把挡自己面前的敌人骑兵连人带马砍的粉碎,一直斩杀了十多个敌兵,总算稳住了军阵。唐军士兵见状,士气大振,都拿着陌刀冲锋,像石墙一样推进......
该战胜利之后,竟然斩得6万敌军首级,长安也被收复。
《唐六典》卷十六:“陌刀,长刀也。步兵所持,盖古之断马剑。”
《旧唐书》:“天宝初,随募至安西,频经战斗,于时诸军初用陌刀,咸推嗣业为能。”“嗣业乃脱衣徒搏,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,当嗣业刀者,人马俱碎,杀十数人,阵容方驻。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,如墙而进。”
这段历史片段看着很是热血,然而,这里更多表现的是李嗣业的个人勇武。排除文学性的描述,并不是正规对抗骑兵的专业战法。除此之外,其他史书里再也看不到陌刀“如墙而进”的记载。由于是孤证,很可能只是李嗣邺部下当时一时之举。
反观其他资料,陌刀主要用于督战队,城防武器,弩手自卫武器。
可见陌刀主要是由“花装”(携带多种武器的士兵)步兵所持,作特殊用途和正面防御之用。
督战队自不必说,陌刀的强度斩个把人根本不是问题。守城时,陌刀因为长度和尖利的锋刃可以发挥最大作用,让敌兵难以接近城头。攀上城墙个少量敌兵也很容易被长度占优势的陌刀压制。至于五十人队的步兵一齐并排手持陌刀的场面很是威武,但考虑到大约20斤的重量,挥舞不易,会降低士兵们的行动能力。所以用于弩箭齐射,敌人靠近以后近距离突击。这样保存了士兵体力,才便于发挥近战的威力,便于破坏敌人的进攻队形。
《通典》队副一人,于兵后立,执陌刀,观兵士不入者便斩。
《通典》又於城上以木为棚,容兵一队,高长柄铁钩、陌刀、锥斧,随要便以为之备。若敌攀女墙踊身,待其身出,十钩齐搭,掣入城中,斧刀助之。
《通典》诸军弩手,随多少布列。五十人为一队,人持弩一具,箭五十只,人各络膊,将陌刀棒一具,各於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,调弩上牙,去贼一百五十步内战,齐发弩箭。贼若来逼,相去二十步即停弩,持刀棒,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,违者斩。
没有最强的武器,任何武器都是合适的使用场所,因地制宜,因敌制宜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
什么是陌刀陌刀简介
陌刀是一种超豪华的作战武器,直接影响后来的世界名刀——日本武士刀的形成。
陌刀的兴起是在隋朝,盛行则是唐朝,是唐朝专门用来对付游牧民族,尤其是对付擅长骑兵的突厥而装备的。
我们知道,中原王朝历来的主要威胁都来自北方(其实今天也是),因为北方的游牧民族有好马,游牧民族又是天生的骑兵,骑兵自然强大,而骑兵对于步兵有着天生的优势,因为骑兵相对于步兵,机动性和冲击力的优势实在太大。如果非要具体比喻,骑兵和步兵的比较就相当于今天快速坦克部队和步兵部队的比较,你想想骑兵的优势有多大。
为了对付游牧民族的骑兵,唐朝开始大量装备这种对付骑兵的武器——陌刀。
陌刀有这样几个特点:
一、刀重
一般来说唐陌刀重15斤,唐朝的一斤相当于今天的660克,所以放在今天应该是20斤左右,重刀的劈砍拼刺效果会明显增强。
二、刀长
陌刀基本是1米3到2米3之间,其中刀柄的长度大概在40厘米左右,这样,整个刀身的长度就长。长刀对于的防护范围和攻击范围以及劈砍的力度会明显增强。
三、质量过硬
这也是陌刀的灵魂所在。陌刀制作工艺极为繁琐,为了对付冲击力比较强的骑兵,陌刀的质量肯定是要特别过硬,否则即使在骑兵冲击的时候击中了对方,陌刀本身也会断裂弯曲从而失去持续作战能力。所以陌刀工艺繁杂,保证了其锋利和刚硬。
骑兵使用陌刀时,借助马的速度挥刀,会如砍瓜切菜一般所向披靡。步兵使用陌刀对付骑兵,往往是步兵手持陌刀,拍成整齐的人墙,刀尖冲前,形成了密集而恐怖的刀墙。敌方骑兵冲锋时,步兵双手持刀,腰部发力,人刀合一,上砍人首,下砍马腿,敌兵的冲击力反而转化成了步兵的砍杀力,对付骑兵的效果很明显。
唐朝和日本交流活跃,陌刀的工艺逐渐传到了日本,发展成了后来的武士刀。宋朝以后,由于工艺简单,成本廉价,要求比较低的大刀,长矛,长斧更好地装备了步兵,陌刀逐渐退出并且最终失传。
为什么很少有人,把唐朝和明朝放在一起作对比?
这两个朝代,好像是大家最为了解的朝代吧,但是,说实话,都很无趣!
我这里说的无趣,是指没有什么可以作为我等小市民可以去讨论的东西。
明:朱元璋
明朝向来以铁血存于我们心中,铁血的带点冷血,但却又让我们不得不为他鼓掌,因为正是赖以朱太祖奋起抗争,驱除鞑虏,直捣其巢,方才一学汉人三百年之屈辱,后又率王师北伐,复中原二百年失地,幽燕四百年失地,河西六百年失地,散胡人之风气,兴中夏之礼仪。在我看来,他是史上得位最正的两位皇帝之一了,其功甚伟。
注:朱元璋更是所有皇帝中唯一一位从南打到北的。
唐:关陇集团
前言:说到唐,几乎不必要介绍了,但我却想说的是,真正开启了大唐盛世的最重要的铺垫的一个时代——魏晋南北朝
我始终认为,唐的伟大,不是一个人能建立的,也不是一群人所能建立的,他的功劳应该属于一个甚至两三个时代的人。
正文:唐的盛世,开启于魏晋南北朝,我为什么这么说?因为它真的是一个奇妙的时代,纷乱诡异,却又迷人动人。
我想你随便问一个文青或者喜欢古典文化的人,问他最喜欢的朝代,八成会告诉你是魏晋南北朝,为什么?
既然说他承载了唐的盛世,那么先来了解下唐的统治者的起源吧。众所周知唐朝真正建立自己的班子,是在李渊手上,但唐朝的这些班子的原身,却是北魏的关陇集团之一的李虎。北魏的时候,为了保障首都平城的安全,决定在内蒙古南部建立六个军镇,这六个军镇便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后来的关陇集团,值得注意的是,这批新兴的贵族,即关陇集团,胡汉皆有,文武双修,出过西魏、北周、隋朝、唐朝四个朝代的皇族,堪称豪华的阵容。
关陇集团
提了唐的雏形,再来讲讲这个雏形,形成的原因和发展。很多人都知道,科举的雏形也是形成与魏晋南北朝,形成的原因也很复杂,在当时,北朝忙着形成这些新兴贵族,势力变更速度可以说目不暇接,城头变幻大王旗,你方唱罢我登场。
那么南朝呢?南朝的世家大族却正忙着怎么衰弱呢,最初的科举制度,是南朝皇室为了对抗世家所采取的一个措施,因为当时的高层几乎是被世家所把控的,可惜的是,这个措施却收效甚微,因为执行力太弱?也有这方面的原因,但好歹,科举的幼苗正在孕育,而北朝关陇集团新兴贵族的崛起,却在这个幼苗上看到了新世界的曙光。
其实说白了,魏晋南北朝,十分相似于欧洲中世纪的贵族家族,但是在内涵上,却远远的甩了对方几条街,为什么?因为文化!
魏晋南北朝
这是最好的时代,也是最坏的时代,《双城记》的开篇语,最好的诠释了这个时代的美丽面貌。在这个乱世里,没人在乎三纲五常和什么狗屁君权神授,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日子里,有枪便是草头王,儒家仿佛要彻底被人们所摒弃,魏朝已经开始向法家靠拢。在这样的时代,文人们已经彻底迷茫了,是信仰的坍塌,还是人性的认知?这些都不重要了,仿佛只要在这个时代出生的孩子,一旦呱呱落地,便是现成的建安风骨,这个如今多少人问骚客梦寐以求的啊!
喜欢文学的都知道,建安年间的文风充满了大气雄壮,却又夹杂着悲怆凄凉,一扫汉末浮夸的让人作呕的文风,只是可惜,建安风骨昙花一现,玄学蓦然兴起,有人说西晋玄学的兴起,正是士子们对于正统思想的破灭的失望,既想放下一切归隐山林,却又放不下入世的现实,我始终认为玄学是逃避现实的冰毒,当时的士子,心中所怀着的,恐怕便是一个信仰的末世吧。
建安风骨
正是这样的时代,让现今的文人如痴如醉,狂笑中夹杂着忧伤,字里行间充满了肃杀和硬汉之风,却又饱含无尽的痛苦,好似陈年老酒,虽有灼喉之痛,却会遗留唇齿之香。
一种风流吾最爱,六朝人物晚唐诗!
每览昔人兴感之由,若合一契,未尝不临文嗟悼,不能喻之于怀。固知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,悲夫!故列叙时人,录其所述。虽世殊事异,所以兴怀,其致一也。后之览者,亦将有感于斯文。——《兰亭集序》
唐朝的军事力量有多强?
唐朝的军事力量实际上并不是一直强悍,安史之乱之前的军事力量是相当强悍的,吊打周围的小国,尤其是唐初的时候,对外战争很少失败,唐太宗李世民还得了个天可汗的称号,当时的大唐真的是威震四夷,成为最强悍的存在,但是随着府兵制的瓦解,唐玄宗时期开始的一系列军事改革,在带来强盛的同时也埋下了衰落的因子。
大唐的建立者李渊出自关陇集团,是其中的军事贵族,其祖父李虎是西魏时期的八柱国,来自于军事重镇武川。关陇集团内部通婚,而李唐王室身上有鲜卑族的血液,生性剽悍,善战,李渊父子也都是骁勇善战之人。
他们在隋末起兵,李渊的老谋深算、李世民的骁勇善战成为他们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,起兵四个月之后就攻进了长安,顺利占据最有利的地盘。在群雄割据的隋末,这几乎就是一个奇迹。大唐建国之后,李世民就开启了平定天下的过程,期间不是没有打过败仗,比如与薛举的浅水原之战,比如平定刘黑闼叛乱时的一波三折。
但是更多的还是唐军的强悍,李世民自己手中握着一支玄甲军,都是亲自上阵带领玄甲军冲锋陷阵。在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时候,李世民率领五万人马就把这两个巨头搞定,其中王君廓还曾有一个用十三人打败万人的事迹。可以说,大唐的军事实力是李世民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亲自上阵打造出来的,强悍而可怕。
突厥自隋末强大起来后就一直干涉中原的战事,在唐朝建立之后更是经常骚扰边境。在最初,李渊派李靖和李绩在灵州和并州抵御突厥,成为大唐的长城,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逼李渊下台,权力交换带来短时间的内乱,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直接带着十几万大军进攻武功,然后到了渭水便桥,基本就是兵临长安城下了。
于是就有了李世民带着高士廉、房玄龄、萧瑀等六人骑马到渭水便桥退兵的故事。李世民先是斥责了颉利可汗背信弃义,然后又和颉利可汗签订了《渭水之盟》,突厥满载而归,李世民气的心在吐血,这是一个屈辱性的盟约。李世民不得不暂时咽下去,随后,李世民在空闲的时候就亲自教士兵骑射,准备有朝一日雪耻。
三年之后机会来临,当时的突厥出现内乱,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矛盾重重,很多部落又脱离了突厥,而且暴风雪这样的天灾让突厥陷入恐慌。于是李世民发兵,派出了一支豪华阵容的军事将领,以李靖为统帅,张公谨为副,还有李绩、柴绍、薛万彻等,统兵十几万就开始了攻打突厥的战争,在第二年,李靖亲率3000人孤军深入定襄,截获了杨政道和萧皇后等人,这是第一场漂亮战,后来还有著名的阴山之战。
630年,东突厥宣告灭亡,义成公主被杀,颉利可汗成了俘虏。李世民用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了漂亮的回击。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唐朝的军事力量有多强。而且唐初名将辈出,比如大唐的军神李靖、李绩、苏定方、程咬金、侯君集、薛仁贵、张士贵、刘仁轨等等,这些名将在唐初为大唐的开疆扩土立下了汗马功劳,更是大唐的保护神。
李治虽然在李世民眼中比较仁弱,但是也正是在他的时代,大唐的疆域达到了最大值,高句丽更是在李治时期最终被拿下,远征高句丽需要的不仅仅是军事实力,还有经济实力,因为远距离作战的补给线相当长,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,是很难打赢这一仗的。隋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隋炀帝执意攻打高句丽,由此带来了的劳民伤财无法估量。而高句丽最终还是被李治拿下了。
在高句丽灭亡之前还有一仗,虽然在当时并不起眼,但是现在看来却是热血沸腾的,那就是刘仁轨以少胜多在白江口大败倭国的精锐部队,此次对倭国的军事打击几乎是致命的。
当然李治在辽东战场上耗费了太多心血,以至于吐蕃在西部强势崛起,在大非川之战中将唐军打败,由此拉开了唐蕃之间二百年之争的序幕。
吐蕃特殊的高原地理优势以及面临的超距离作战让大唐头疼不已,虽然李治和武则天时期对吐蕃的作战比较保守,但到了唐玄宗时期,即便仗着各种优势,吐蕃对唐的作战还是开始处于劣势,王忠嗣、哥舒翰等大唐名将都让吐蕃忌惮不已。
只是,随着李治后期的战事的减少,府兵制开始瓦解,均田制也遭到破坏,到了唐玄宗时期,府兵制被代之以募兵制。唐玄宗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强大的边镇军事防御力量,设立十大节度使,统兵近50万,而中央军不过才十几万,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。强大的边镇军事力量让大唐的边患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,国内一派繁荣景象,盛世来临。但是这种外重内轻的军事制度最终导致内乱。
安史之乱一起,唐玄宗只能落得个逃跑的下场,安史之乱之后,藩镇开始形成,中央能控制的地区越来越少,吐蕃更是在这个时候攻进了长安,停留了半个月。之后的大唐就真的是强悍不在,但因为藩镇力量的强大,唐廷的军力不行,但是藩镇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悍的,所以这样的大唐依旧不是外族能随便进攻并取得胜利的,只能是内部瓦解。
之后的一场黄巢起义,就将帝国彻底折腾没了。各地军阀割据强势崛起,为了争夺地盘,大打出手,皇帝也成了他们争权的工具。907年,存在了289年的大唐彻底没了。
好了,今天关于“唐朝豪华阵容装备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。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“唐朝豪华阵容装备”有更全面、深入的了解,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。